暮年女性离家求职,只能低薪么
在当下,一些女儿会给作为低龄老人的妈妈找工作,以期她们能在暮年经济独立,晚年生活更具价值感。经过一些尝试,她们发现妈妈们缺乏劳动技能,只能进入一些低薪低质量的就业领域。
帮妈妈找工作
“我替我妈找工作。我妈54岁,您介意吗?”
招聘平台上,吴倩芳回复一位HR的消息,应征一份月薪8000元的家庭服务师的工作。许久过后,对方问吴倩芳,她的母亲是否有过做家政的经历,得到吴倩芳肯定的回答后,就不再有下一步动作。
“我妈手脚麻利,以前做住家阿姨,清洁、做饭都不错。”见对方久未回复,吴倩芳又发去信息替妈妈争取。那条消息显示已读,但对方不再回复。什么情况,吴倩芳已然清楚——对方无意雇佣她54岁的母亲。
吴倩芳的母亲王芳梅是一名低龄老人。5年前,49岁的王芳梅成为“沪漂”。她很干练,不到十天就在上海找到一份月薪6000元的保姆工作。“沪漂”5年,王芳梅作为家政嫂,薪资逐步涨到每月8500元。
今年6月,因雇主不再续期,王芳梅离开上海回武汉老家待业。回到家中,她才打电话告知女儿自己已经返乡。临近退休年纪,她还是坚持继续工作,托女儿帮忙留意工作机会。
一份2022年的“中国老龄群体再就业调研报告”显示, 68%受访的老年人想在退休后继续工作。其中,老年人重返职场的主要原因,一是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,也有大量老人希望增加收入,为养老增添更多保障。
在一起2022年发生在江浙沪地区的“出国务工”骗局中,有40多名家政嫂被骗取了2万到6万元不等的中介费。
其中,有三分之一的家政嫂年龄超过50岁。她们中有人在退休后,没法用单薄的退休金维系生活,渴望找一份高薪工作,补足养老和哺育后代的开支。有人则因背负家中高达百万元的债务,萌生出国务工还债,在晚年奋力一搏的想法。
帮妈妈找工作的过程中,一些年轻人意识到,眼前所见,可能也是自己日后将面临的困境,因而感到思虑。
今年3月,在杭州,一个女孩带着50岁的妈妈去饭店应征服务员。她的母亲因“年纪太大”而落选。得知原因,女孩在社交平台表达了对自己的担忧:“这是我第一次认真思考年龄的问题。原来服务员要求35岁以下,那我呢?我到36岁还有工作吗?”
在江苏常州,李洁在帮母亲找工作的过程中,感受到母女关系的流变。她55岁的母亲请她帮忙找一份工作,为了实现经济独立。
自1998年结婚以来,李洁的母亲失去了独立的收入来源。她和丈夫搭伙做生意,许多开销却都要经丈夫批准,无法随心所欲。李洁记得,母亲年轻时至今,时常向子女们提起,想自己找工作,获得经济上的自由。
但李洁的母亲不仅要帮衬丈夫的生意,身为三个孩子的妈妈,她还背负着照顾一家五口饮食起居的责任,琐事缠身,她始终没法实现外出工作的愿望。
直到今年,李洁考研成功上岸,弟弟妹妹也在大学安稳读书,为家庭操劳半生的母亲才如同解开禁锢一般,开始执行找工作的计划。
李洁发现,社会上留给母亲这一年龄的女性的工作十分有限,大都是家政嫂或者餐厅服务员等工作。
今年4月,李洁帮母亲联系到一位招聘保姆的人家。她陪母亲去面试。面试时,母亲紧张得双颊泛红。因为缺乏职场经验,母亲显得生涩,不善言辞。雇主问她,会不会做饭,母亲只简单回答“会”就草草收尾。
李洁接过话茬,帮母亲向雇主拉好感。她强调母亲是家里公认的大厨,很招小孩子喜欢,亲戚家的孩子都爱粘着母亲。
余光中,李洁瞥到母亲脸上闪过一丝羞赧。那一瞬间,李洁感觉自己和母亲的位置倒转了,自己变成了“大人”,关照、引领着妈妈去接触外面的社会,而她的母亲,成为了弱势者,变成了需要被照顾引领的一方。
吴倩芳接下了帮母亲找工作的任务。距离54岁的母亲退休还有一年,这大抵会是母亲退休前的最后一份工作。
起初,吴倩芳对此有一番畅想。她希望母亲不操劳身体,又能维持高薪,在安稳舒心中给务工生涯收官,随后返回老家安度晚年。
以此为标准,吴倩芳在招聘软件上帮母亲筛选工作。很快,她就发现,满足她想象的工作,几乎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50岁以下,一些待遇过万的岗位,往往要求应聘者年龄小于45岁。
母亲王芳梅在“高龄”限制下,能匹配上的工作往往辛苦又低薪。
6月25日,吴倩芳向一家家政公司咨询。工作人员问她,她的母亲愿不愿意做养老护理。护理老人要承担老人扶、背甚至洗浴的工作,在家政工作中最考验体力,因此,吴倩芳婉拒了对方的邀请。“那其它的暂时做不了。”对方果决地说。
有一次,吴倩芳好不容易刷到一个没有设置年龄门槛的岗位,发现那份工作每天既要给公司十来名员工做饭,还要完成办公室的每日保洁,月薪5000元。
想来,只有那些无法应聘上前述高薪工作的家政嫂,才会流转到这类岗位上。吴倩芳这才意识到,她为母亲构想的“职业规划”,在人到暮年的前提下,多少有些过于“既要又要”的奢望。
暮年求职,就只能捡拾辛苦又低薪的工作吗?后来,吴倩芳曾和公司的保洁员聊起帮母亲找工作的经历。“为什么我的妈妈只能做这样的工作?”她问保洁阿姨。
保洁阿姨跟她解释:在这一行,年轻人拥有优先挑选工作的“权利”。年轻人偏爱做育婴嫂,客户往往也更喜欢年轻的保姆,认为年轻人的活力可以带动孩子,所以做育婴嫂,年纪轻的人有明显优势。
年轻人不爱接养老护理的工作,因为要求苛刻,事情繁琐,这类被“剩下”的工作,往往才会落到年迈的求职者身上。
那位保洁员正当40岁出头,按照她自己的话说,处于行业的黄金就业年龄。她知晓自己也会走到暮年的处境,决心利用这一黄金阶段。她每天除了在吴倩芳供职的公司做4小时清洁,还接下了给一户人家烧饭、接送孩子的工作。一个月下来月薪过万。
最终,吴倩芳没能帮母亲找到合适的工作。
7月上旬,吴倩芳的母亲经同行介绍,在家政服务平台找到了一份在武汉月薪6000元的住家保姆工作。母亲对于降薪没有太大怨怼,但吴倩芳却为母亲感到不忿,觉得这一行“年龄歧视好严重”。
帮母亲找工作的过程中,孩子发现,暗处藏着诸多针对低龄老人的求职骗局。
2023年5月,在四川江油,50岁的黄文娟接到一个陌生来电。对方宣称来自成都市武侯区的一家“包分配工作”的家政公司。公司会在培训学员后,发放高级家政服务师证书、分配工作,承诺月薪至少6000元。
在此之前,黄文娟没有求职的经验。从2009年开始,她就和丈夫合伙做工程承包的生意、在工地上操作提升车。常年劳作,让黄文娟落下疾病。她的腿部容易肿胀,也经常头晕。身体欠佳,黄文娟想换一份工作。
接到那通陌生来电时,黄文娟拿不定主意,托女儿帮她打探清楚。黄文娟的女儿在上网输入这家公司的名字,发现有人揭发这家公司以“包分配”为诱饵,骗取价值千元的学费。
所谓培训,也只是线上网课,公司更不会帮学员安排工作。在曝光的帖子下,有五六个人称,得知消息时,自己的母亲已经落入圈套,被骗金额最高达3000元。
许多暮年女性进入职场,需要考取额外的技能资格,来争取工作机会。
3月,杨晓文帮53岁的母亲找到了进入家政行业的通路。她替母亲联系到了济南一家培训机构。为了当上育婴嫂,她的母亲张萍要在这里学习母婴护理知识。
为了抓住这个就业机会,培训期间,张萍刷的短视频从家长里短变成了母婴护理的科普视频。和女儿打电话,张萍也总把课上学习的知识挂在嘴边,不停和女儿重复。怕记不住婴儿按摩操的动作,张萍就把丈夫当成婴儿,在家反复练习,增强对专业知识的记忆。
今年春节后,24岁的陈冉开始帮在湖南农村的母亲郑月梅在老家找工作。陈冉在都市年轻人惯用的求职软件上,搜索不到任何适合母亲的岗位。
最后,她的母亲郑月梅在2月离开老家,去县城的小吃店做后厨小工,月薪3000元,包吃包住。早上5点,她起床工作,直到下午2点。工作琐碎,备菜、煮粥、接单、打包,订单一个接着一个,郑月梅像在流水线上一样重复流程,没有喘歇的时机。
过去的24年,郑月梅一直待在农村老家,做全职主妇。她勤快能干,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敞亮,还在院子里种满了月季和绣球花。郑月梅上午浇花、收菜,下午去跳舞。
去年5月,在外地做装修工人的丈夫从三四米高的梯子上意外坠落,当场昏迷,头骨、颈椎、腰椎受到严重撞击。直到今年,53岁的丈夫身体尚未康复,走路一瘸一拐,没有办法外出工作,工伤赔偿也迟迟没有着落。
丈夫待业,断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。存款一天天减少,郑月梅心里发愁:夫妻俩没有交社保,未来的养老没有保障。独生女陈冉大学刚毕业两年,拿着6000元的月薪,没有余力支持父母的生活。
养老压力下,郑月梅决定外出工作,在还能干得动的时候,为日后攒钱,不给女儿带来过重的负担。
像郑月梅一样,因为养老金不足,在暮年卖力工作的农村女性不在少数。北京大学一项名为“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”的研究显示,为了弥补养老金的不足,有70%以上的50岁至60岁的农村女性仍在工作,65岁以上还在务工的,占比60%。
开始工作后,郑月梅显露出诸多不适。2月,陈冉在夜里给母亲打去一通视频电话,母亲眉眼低垂,“像蔫了一样”。母亲说,自己今天又犯错了。客人下单点了米粉,她看走眼,给客人煮了面条。培训师傅当着所有人的面,把她骂了一顿,责问她“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?”
陈冉只能在电话里安慰母亲,不用太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,慢慢来。但郑月梅还是提不起精神,嘴里喃喃说着:“她骂我是应该的。”每晚和女儿通话,郑月梅都在细数当天犯的错误,越来越不自信。
在异地,陈冉难以帮母亲融入职场。餐厅的老员工们大都是县城里的居民,喜欢聚在一起,聊家长里短,内容都是些离婚、出轨之类的八卦。郑月梅性格内向,加上来自农村,她常常插不上话,只能坐在一旁发愣。
同事们大都下了班就能回家。郑月梅不熟悉县城环境,也没有熟人。工作之外除了散步,只能回宿舍睡觉。郑月梅去上班的第一个晚上,陈冉就在半夜收到母亲发来的消息,“睡不着觉”。陈冉知道,母亲不认床,“她就是想家了。”
在小吃店工作了两周,郑月梅的腰间盘突出发作,腰部像被抽空一样使不上劲,只能佝偻着背走路,每走一步,腿就要抽搐一下。病痛影响工作,郑月梅辞去了小吃店的工作,回家调养腰椎。
陈冉感到自责:“要是我再多赚一点,我妈是不是就不用那么辛苦了?”24岁的她没有太多存款,只能每逢节日给父母转一两千块钱聊表心意。
在山东济南,杨晓文的母亲张萍已经53岁。
十多年来,她经营着一处水果摊。近年来,她的生意被互联网购物分走了大部分,水果摊生意每况愈下。冬天淡季时,张萍的日收入时常只有100元。她进货的水果数量也越来越少,“因为怕卖不出去,水果烂掉。”为生意发愁,张萍睡不好觉。
生意做不下去,张萍陷入了迷茫。一次和女儿打视频电话聊起水果摊的状况,她止不住哭了出来,跟女儿说出了自己的担忧:“除了卖水果,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些什么。”
过去十数年,经营水果摊生意支撑起她的价值感。依靠水果摊带来的收入,张萍和当中学老师的丈夫分担了经营家庭、供养子女和还房贷的支出。因为能为家庭带来经济收益,她在家中常常有拍板拿事的底气。
2020年,张萍想给家里添置一辆汽车,她的丈夫担心买车后经济吃紧,十分犹豫。张萍安抚丈夫,不用担心,随后用经营水果摊的存款,全款给家人买了一台汽车。
在人生的每个节点,张萍都站在女儿身后,提供支持。2019年本科毕业时,杨晓文考公、考研都顺利上岸,面临抉择。母亲告诉杨晓文,她尊重女儿的任何决定,“读书的话,不用担心钱的问题,早就给你准备好了。” 从小到大,杨晓文没有为钱操心过。父母为她铺好了路,她只要安心念书。
对于母亲在暮年还要继续工作,杨晓文心情复杂,她希望母亲以身体为重,不忍她因自己过度操劳。但她见到母亲因为工作重新找到价值感,又觉得不该过多干涉母亲。
今年4月,张萍通过培训,拿下了“母婴护理师”证书,在7月份找到了一份保姆工作,负责烧饭、带孩子。不像摆摊卖水果,这份工作不用自负盈亏,张萍没有过分的精神压力,身体明显好了起来,血压一点点回落到正常水平,气色也红润不少。
这份工作也为张萍找到了职业上的成就感。一次,她注意到孩子好几天都没有排便,在张萍的提醒下,雇主发现了孩子的异常,带孩子去医院求诊。杨晓文捕捉到,母亲提起这件事时,脸上得意的神情。
杨晓文为母亲感到高兴,也极尽所能鼓励母亲。她为母亲买了许多新衣服,想让张萍以全新的面貌开启这段新旅程。
母亲们并非只能在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,这是一些孩子在母亲进入职场后才了解到的事实。
从小吃店离职后,郑月梅没再找到合适的工作。陈冉提议让母亲创业,发挥所长。在90年代,二十多岁的郑月梅在深圳的服装厂里工作,有做衣服的手艺,是厂里优秀上进的员工。
回归家庭后,她的手艺也没有生疏,常给全家做棉鞋、为女儿织毛衣。陈冉建议母亲拿起年轻时的手艺,开一个家庭作坊,养蚕、做蚕丝被,自产自销。郑月梅拒绝了,在她的理解中,养蚕要经验技术,销售也要门路,自己难以实现女儿的构想。
陈冉想来,母亲郑月梅在年轻时对未来有很多想象。小时候,陈冉曾在家中的相册里翻到一张旧发票,年代久远,但被保存得很好。郑月梅告诉她,这是一张报名夜校的发票。
当年在深圳,郑月梅在工作之余,去夜校学习会计和电脑,还拿了厨师证。高中毕业后就进厂打工,她想以此弥补没有继续上学的遗憾,为以后的工作铺更多路。
郑月梅没有如愿。24岁那年,她在家人催婚的压力下回了老家,在一年内结婚、生育。时易世变,如今,暮年的郑月梅为了家庭,需要一份工作来支撑。而那些年少时为了自己的未来张罗的学识,已经被时代汰换,再也难以派上用场。
撰文|吕煦宬
编辑|温丽虹